贵州养小宝宝要花多少钱贵阳100万投入子
听过三观最正的一句话叫做:有钱的第一件事,就是换城市。
贵州大部分城市,除了一个省会城市贵阳是二线,大多数都是三四五线城市,这些城市里面,一些出身经济条件与社会地位较低家庭的子弟,往往只有高考这一个相对容易的路径,去卷学历、卷考试,挤进名牌大学的窄门,从而实现阶层跃升。
省会城市贵阳的教育资源,也只是相对与省内其他市州、县城而言更丰厚、更优质一些,但是对比起其他强二线、新一线、一线城市而言,就是小巫见大巫。
二线城市的学神、学霸,在一线城市可能就只是一个学渣、学弱,而二线城市的学渣、学弱,就更不用提了,未来大概率是流入劳动力市场,到人才市场投简历都没人看。
就拿贵州最好的城市贵阳来说,贵阳哪怕是中产往上家庭的孩子,无论报多少班、再怎么鸡娃,但凡拿出来和北上广深的孩子对比,都是俨然身处不同的两个世界。
如今,贵阳的孟母们,给孩子卷学历、卷书包房,都未必卷得过一线城市,更何况一线城市下面还有新一线、强二线,就算读了很知名的211、985名牌大学出来,也很难在高端就业市场分一杯羹。
花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培养出来的鸡娃,最后出来工作,到手月薪也就那么几千万把块,还没有时间自由,生活质量甚至比不上父辈,妥妥的阶层滑落。认识不少读了名校回归二线城市的孩子,不少家庭的教育投入回报率都并不理想。
而真正有实力、有底气的富人家庭,未必会去挤那一条容错率极低的高考独木桥,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为孩子着重往海外留学、未来定居国外来规划,长大以后,这些精英子弟能够在国际高端就业市场,成为跨国职场精英,获取相当高的薪酬回报,而不是沦为内卷市场的加班牛马和廉价劳动力。
对于大多数生活在二线城市的普通父母而言,要换城市让子女出生在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甚至港澳台、国外这些起点较高的地方,是很难的。
所以,不如稳扎稳打,把二线城市作为根据地,为后代多置办几套房产,房产再不值钱,也至少能住能租,再贬值也不如学历贬值得更快。
更何况,房地产目前还是支柱性行业,没有任何行业能够替代房产,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核心不动产,依然是未来几十年甚至百年内的硬通货。
从其他国家、城市的发展历程来看,房地产的增值空间,远远高于个体劳动力的价值提升,毕竟,任何高价值的劳动力,都逃不过时间和年龄的限制,一天也只有24小时,而且人是会变老的,是会超过35岁受到内卷化的就业市场嫌弃的。
如果光指望靠子女读书出来的回报,一个个体劳动力,那一二十年的低薪高强度工作,恐怕还攒不够父辈趁房价较低的机遇,买入的那几套不动产。
因此,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而言,投资子女的教育回报,恐怕还真不如抓住一二线城市低洼地带的不动产入场机遇。
当然,也有一种可以两者兼顾的,那就是买书包房,但书包房的估值逻辑,和正常的房产不一样,未来的增值空间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有一定的周期性。
房产作为硬通货资产,并不单纯是一种消费,可以理解为换一种方式来“存钱”,需要用钱的时候还能变现流通,能兜底整个家庭以及后代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太快滑落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