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利用节能减排发展建材行业
安徽芜湖:利用节能减排发展建材行业
起重机吊起钢材水泥,工地周围堆满了砂石,搅拌机发出震耳欲聋的隆隆声……这些曾经熟悉而惹人生厌的建筑工地在芜湖已难觅踪影。散装水泥、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和应用,使芜湖的城市建设步入节能环保的快车道。建筑节能,正给加速城市化的芜湖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全省试水新墙材产业风生水起
2006年,芜湖市在全省率先“试水”,实施“禁粘”政策,把“秦砖汉瓦”挡在建筑工地之外。为把好准入关,芜湖市对申报省新型墙材认证的企业进行初审,要求企业注册资本超过200万元,需具备自建实验室,配备专业设备和人员等条件推动了整个行业高起点发展。
出台专项政策“放水养鱼”,全市新墙材技术革新提速,原有粘土砖生产企业纷纷主动转型升级,抢占新的建材市场。在繁昌县中龙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了用粉煤灰等“废料”如何生产出环保、节能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公司专门配备技术人员进行产品研发,厂房里分别堆放着粉煤灰、散装水泥等原料,经过对原料的科学配比,在高压成型、高温蒸养条件下生产出的加气砌块具有保温、隔热、质轻、无污染等特点。这种生产工艺改变了传统的粘土砖生产方式,节约了大量土地资源。如今,该公司年产加气砌块可达30万立方,产品供不应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芜湖市粘土砖生产企业已于去年底退出市场。截至2010年,全市新墙材生产企业发展近80家,52家企业获省新型墙体材料产品认证。新墙材企业年生产能力达52亿标块,包括砖、块、板三大系列几十个品种,新型墙体材料已成为芜湖市建筑市场主导应用产品。
市墙革和散装水泥办公室还提供了一组更给力的数字:“十一五”期间,芜湖市新型墙材产量累计103.28亿标块,按挖土2米深计算,节约土地1.7万亩,节约能源64.03万吨标煤,减少二氧化硫废气排放1.41万吨。
散装水泥一破一立推动产业转型
把散装水泥装进密封的罐装车,通过一根根长长的管道,搅拌好的混凝土直接输送到了施工现场。同样始于2006年,芜湖市开始实施“禁现”政策,混凝土不再现场搅拌,预拌混凝土的推广运用使建筑工地再不见尘土飞扬和噪音轰鸣。
散装水泥,褪去的不仅仅是“纸外套”。在芜湖新联商品混凝土公司看到,生产线一片繁忙。在这个预拌混凝土生产基地,堆放着粉煤灰、铁砂石等传统意义上的“废料”。经过科学搭配,更节能、环保,质量更优的混凝土通过罐装车被运送到全市各个工地。“淘汰落后水泥生产线,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成为芜湖市建筑领域调整结构、节约能源的一大亮点。”市墙革散装水泥办一位负责同志介绍说。
2010年5月31日,随着一声轰响,南陵县南芜水泥厂的一条生产线被成功爆破拆除。这座曾经芜湖较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因为落后的高能耗工艺而被淘汰。当日,全省节能工作会议在芜湖市举行,南陵县水泥厂等4家水泥生产企业兑现承诺,全部关闭,淘汰落后产能65万吨。
在关闭高能耗水泥生产线的同时,芜湖市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行业,鼓励企业加大发散设施的投入。从2006年开始,龙元建设、海螺等水泥生产企业投资建设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到2009年底,芜湖市已有6条日产5000吨新型干法水泥旋窑生产线建成投产。
技术改造成为很多中小水泥生产企业的主动选择。2010年,繁昌荣伟建材水泥有限公司120万吨水泥粉磨站和芜湖近山环保水泥有限公司 100万吨水泥粉磨站相继建成投产。这些新上、技改的水泥生产线从立项、建设之初,就加大散装水泥生产设施的建设,散装水泥生产比例均超过相关要求,市场空间巨大。
据统计,自2006年市区实施“禁现”政策以来,市区建筑工程、重点工程、道路工程已100%使用预拌混凝土,预拌混凝土、新墙材生产企业已100%使用散装水泥。2010年,芜湖市散装水泥供应量完成201.03万吨,比2006年增长162.78%;实现水泥散装率为55.2%,比2006年提高32.29个百分点,实现综合经济效益2.22亿元。
- 上一篇:定制家具需要的细节?
- 下一篇:2016市场僧多粥少孕育机会 家居圈开年集体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