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装修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选材经验

华明电器维修部怎么样国货之光好厉害100

时间:2024-07-31 来源网站:一新装修资讯网

在空调还未普及入千家万户时

呼呼吹、摇摇头的电风扇

是三伏天里消除暑气的“大神器”

而提到电风扇——“华生”牌

绝对是很多上海人的首选

但是侬晓得伐

一直吹出消暑凉风的“华生”

不但是令人骄傲的国货品牌

还与阿拉长寿有一段缘分

杨济才(1881-1952年),江苏镇江人。1909年在做裕康洋行账房时,他和叶友才、袁宗耀发现了电扇行业的巨大机遇,三人一拍即合,希望打破美国奇异(GE,也就是通用电气公司)电扇对中国市场的垄断,开始制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扇。三人在白铁店、铜匠铺、翻砂作坊敲敲打打,于1915年试制成功了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台电扇。

有了样品,三人雄心勃勃,凑了几百两银子,在北四川路横浜桥附近租屋,雇了6、7个工人起步了。初名“华生电器制造厂”,之所以取名为“华生”,寓意“中华民族更生”。经努力不断壮大,1924年,三人在周家嘴路购地1公顷,建厂房、添设备,以“华生”为商标正式批量进入市场,与“奇异”一争高下。

第一代华生牌电扇

该型号为华生创始人杨济川

将彼得·贝伦斯所设计的直线栅栏

改为极具东方意趣的曲线栅栏

有“风吹云动”意味

好厉害,“首创国货”、保用十年,维修免费,何等样的口气?都能付实,这才是真正的市场竞争。

与世界名牌抢市场不是说说就行的,可是机遇来了,当“华生”刚上市的时候发生了“五卅”惨案,“提倡国货、抵制外货”在全国兴起,“华生”电扇在各地的国货展览中频频亮相,声誉大起。

光靠叫没有用,“华生”棋高一着;把“奇异”存在的问题,一一作以改进,而且在出厂前试运转一年,没有问题了才上市场。这一招果然灵,把“奇异”的气焰打下去了,销量直线飙升,中国人扬眉吐气了。

还不罢休;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召开,“华生”电扇一举获得丁等银奖,震动世界。电扇产量1927年达到5千台,1928年上升到1万台,“奇异”在中国市场从此就一蹶不振,前景黯然。

“华生”的崛起弄尴尬了经营“奇异”的慎昌洋行,先以50万来购买“华生”牌商标,遭拒绝,又以杀价来威胁也未成功,真是大势已趋。

1932年“华生”产量达3万台;2万台销国内,占国内市场80%-90%;1万台销南洋,占当地市场的一半。1933年“华生”进入全盛期,在南翔开设了华明电器厂,生产电机和电器,使产量稳定在3万台上下。短短十几年时间,不但站住了脚,而且挤走了“奇异”,中国人引以为荣!

风光之后,磨难接踵而至。1937年抗战爆发,在周家嘴路和南翔的厂址都成了交战区,往昔厂址顿时化为一片焦土,万般困难下,华生厂开始向汉口、重庆迁移。途中又多次遭日机轰炸,损失惨重,1945年抗战胜利回沪时不足原来的十分之一。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糊涂起来了——华生厂又在周家嘴路、又在南翔,好像不对吧!人们的印象中华生厂好像在江宁路、澳门路。

其实“华生”在内迁时,由于周家嘴路厂房被毁,留守人员只好将剩余设备和物资搬迁到戈登路(江宁路)、劳勃生路(长寿路)口,重新建厂。到这时就有了我们现在记忆中的华生厂。

“华生”在沪西的长寿路建厂是很难的。1941年日军占领租界,怎容中国货与它抢占市场,“华生”被迫歇业,工人解散,只留下10余名学徒留守,艰苦挨过了5年,到1946年8月“华生”回沪,才又恢复;500余名工人回厂,恢复开工,当年年产就达15000台。

解放后“华生”获得新生。到1983年年产达60万台,老牌子“华生”深深扎根在我们的心中。

在故事结束前还有一个问题要说明的;革新电机厂与华生厂的关系。1962年1月将澳门路厂设为专门生产电扇,称为华生电机厂(1966年更名上海电扇厂、1979年恢复上海华生电扇厂)。将长寿路厂作为专门电机制造厂,就是我们记忆中的革新电机厂。

1996年,上海革新电机厂与美国马拉松公司合资,成立上海马拉松·革新电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马拉松发电机,厂址为: 上海市宝山区宝祁路767号(宝山城市工业园) 。

而“华生”这个驰名沪上、誉满全国的品牌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也经历了一波接一波的改革,再度重新起飞。1996年,企业实行“三新二加强”计划,即:新厂房、新机制、新产品、加强企业管理、加强商标管理。

2001年4月,上海日用五金公司通过产权交易中心收购包括“华生”牌商标在内的华生电器总厂整体资产、并与上海晟光日用五金进出口有限公司共同投资重新组建了上海华生电器有限公司。

经历三年多的调整、改革和发展,“传承经典、风靡百年”的宗旨初见成效。2005年12月,“华生”牌商标被再次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2006年1月,“华生”牌商标荣获最具影响力的上海老商标。2008年12月“华生”牌电风扇产品荣获“用户满意产品”称号,2009年3月“华生”牌电风扇第三次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

老产品是人们脑海里挥不去的记忆

在这个热力十足的夏日

吹一吹来自电扇的凉风

重温一下历史,或许真的能其乐无穷

编辑:朱翼

通讯世界官网

智慧农业导刊编辑部

旅游纵览期刊官网

临床医药文献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