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装修资讯网

当前的位置是:主页 >> 行业资讯

菊园新房装修材料有哪些藏不住了黄桃菊园石

时间:2024-09-10 来源网站:一新装修资讯网

奉贤区青村镇的李窑村

正在焕发新的光彩

一些村民家原先破旧的石灰墙

被改造成青砖瓦窑的古朴风格

泥泞不堪的乡间小路

拓宽成平板路

杂草丛生的荒地

修整一新再摆上几件农耕景观小品

即是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变化得益于

李窑村正在进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

李窑村正在进行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建设

一张蓝图做到底

李窑村村域面积3.18平方公里,根据《青村镇郊野单元规划(2017-2035年)》,以G1503高速公路南侧为“乡”片区,北侧为“产、城”两个片区。负责承建的中交上航局上海交建公司乡村振兴事业部总经理曹峥介绍,李窑村是先做产业规划,再做设计建设,随后一边建设一边招商,这样的好处在于图纸敲定后,就能一张蓝图做到底。而且,有了之前做吴房村的经验积累,曹峥从一开始就心里有底,难点和问题最容易在哪里出现。

曹峥口中的吴房村同属奉贤区青村镇

是上海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

可以说打造的是“样板间”

在风貌提升后,吴房村迅速走红

有了“网红村——吴房村”的成功经验

村民们对家乡的规划建设也更有信心了

“吴房模式”不可全部照搬

李窑村的乡村规划有其自身特色

青村镇组建“李窑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制定《李窑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方案》,大力推动乡村振兴,着力提升吴房村“头牌”、李窑村“王牌”效应。

滋养“李窑乡土”文化

如何打造好这张“王牌”?

李窑村书记、主任徐美凤表示,依托“生态+文化+产业”,加强与园区和老街镇区深度融合,促进农区、园区、镇区“三区”联动,推动产城乡一体化发展。其中,产业的发展最为关键。李窑村将之定位为以窑文化相关产业链为主(青溪书院),再搭配上青村剪纸、打莲湘、杜瓜粉制作等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滋养“李窑乡土”文化。

民间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选定“窑”

也和李窑村的历史渊源密不可分

在李窑村史馆,就记录了李窑村的来历:明末,西渡李家阁李氏家族李天培一支南迁青溪东南,置田造屋,开砖窑多座,所产青砖因量大质优而闻名遐迩。

如今,村内不再烧窑,但窑文化以另外的形态被传承了下来。此次新建的两座桥梁中,有一座就以砖窑来做整体装饰。而在李窑村,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百年古水桥,为清一色的长方条形花岗石,共有长1.2米、宽0.8米的花岗石16块,2010年被评为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

此次新建的两座桥梁中

有一座就以砖窑来做整体装饰

“产城乡”一体化发展

此次改造主要是

把村民空余的房子流转出来

进行风貌改造

引入其他产业项目

来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李窑村的杨勤芳,是当地第一批签约房屋流转的村民,房屋作为村内的睦邻四堂间,平时村内的一些活动放在这里开展,她一边组织活动,一边帮忙搞卫生、烧烧水,既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又提升了租金及收入。杨阿姨告诉海岸君,房子翻新后,20多岁的孙女周末常常来玩,以前觉得蚊子多、环境差,现在常常拿着手机到处拍。

“此次改造的房屋共有154栋,不是推倒重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风貌改造。”曹峥说,房屋在改造中,还听取了村民的意见,比如有些村民提出,房顶铺设了瓦片,下面紧挨着是一片绿植。一下雨,绿植不就遭殃了。为此,项目部将部分绿植调整成了鹅卵石,既能排水,又增添了趣味美感。

而乡村在农业上能错位发展,依托的是自然资源禀赋。吴房村以“黄桃”为主,李窑村也有自己的农业特色——1000多亩水稻、百亩菊花园、全市唯一的石蒜花试种基地。从而形成从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到“产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争创集功能性、地域性、文化性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金海岸工作室

作 者 | 裘颖琼

图 片 | 采访对象提供

编 辑 | 梁 群

东方收藏官网

冶金管理版面费

黑龙江科学杂志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