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25头猪宝宝怎么养你的猪场还在为产仔
根据PSY应用研究院不完全统计,我国高繁母猪已经占有中国养殖70%的份额,高产母猪平均一胎产总仔达14头、年均PSY达28头以上。猪场正式迈入高产仔性能时代,但没进入高效益时代,很多猪场的通病是母猪产仔多但养不活。
本文梳理了余奎老师分享《高繁母猪变成高效益母猪应用技术》课程的技术思路和方法,供大家学习。
通过大量的1+3精益生产项目的现场辅导咨询,余奎老师总结出高繁母猪变成高效益母猪的两条技术通路:第一条是提高母猪生产效率(PSY),重点在减少弱仔、减少新鲜死胎;第二条通路是提高育肥效率(PFE):重点要提高断奶均重、减少保育次级苗。
在给集团猪场进行精益生产项目课题的过程中,余奎老师围绕减少弱仔、减少新鲜死胎、提高断奶重和提高保育正品率做了大量现场实效技术的落地研究,下面将研究的成果和可复制应用流程分享给大家。
高繁母猪减少弱仔应用研究
余奎老师认为弱子多≠初生重低=均匀度差,出生重低和怀孕后期母猪饲喂量有较大关系,均匀度差主要和怀孕中前期饲喂量有较大关系。
因此指出提高仔猪均匀度三大误区:①认为仔猪均匀度只是和配种舍有关系;②认为只是妊娠母猪饲喂膘情的问题;③认为只是妊娠后期加料就能提高均匀度。提高仔猪的均匀度要从母猪品种、疾病、母猪胎次和产总仔数方面把控。
在一个2400头的加系母猪场,窝均弱子数2.3头,余奎老师通过长达9个月的项目课题和饲喂料量方案的调整(下表是饲喂方案调整表),实现窝均弱子下降1.6,明显减低窝均弱子的比例,得出母猪产弱仔与妊娠母猪饲喂管理是息息相关的,母猪妊娠前期饲喂量增加比妊娠后期攻胎更能减少母猪产弱仔比例的结论(不同猪场不同品系料量调整的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除了关注上述问题,要更加关注母猪卵泡发育,做好母猪配种前的短期优饲工作,才能减少母猪产仔均匀度差的问题。母猪卵泡质量越好,胚胎营养也是越充足,母猪产仔的均匀度也会越好,母猪卵泡发育与配种前短期优饲是密切相关的,很多高繁母猪场的短期优饲工作没有做好,余奎老师总结了短期优饲的五大关键要素:
①提高配种前14天采食量;
②断奶母猪断奶前不要过度减料;
③提高断奶母猪第二,三天的饲喂量;
④做好待配母猪保健(开胃健食+葡萄糖200g+断奶前7天生殖营养仔多多5-10克);
⑤短期优饲责任到人。
高繁母猪减少新鲜死胎应用研究
高繁母猪产较多新鲜死胎是造成高繁母猪无法成为高效益母猪的瓶颈之一。
余奎老师建议高繁母猪场想要减少产新鲜死胎必须进行同期分娩、成立接产小组和实施产程监控。同期分娩原则是让母猪尽量在3天内产完,让母猪集中在白天产仔;同时要注意缩短配种日期的跨度,保证小单元内预产期时间一致,通过氯前注射,让母猪集中在同一时间段产仔(预产期的前一天(114天上午)或预产期的当天(115天上午)集中注射氯前)。
新鲜死胎与接产人员数有直接关系的观点,余奎老师做过一个在母猪大产时增加人员对新鲜死胎的应用研究,研究发现在母猪大产时增加1人(完成母猪输液、踩肚子助产等接产、助产操作),新鲜死胎比例下降0.9%;增加2人,新鲜死胎比例下降1.7%。
余奎老师认为高繁母猪场的工作重点需要改变,应当弱化接产操作,强化产程监控。强化产程是加强对在产栋舍母猪的巡栏,当发现母猪15分钟不产仔需要对母猪进行按摩、踩肚子、降温;30分钟不产仔需把母猪赶起来、灌宫炎净、探小猪;45分钟不产仔需对母猪进行输液(缩宫素)、掏产。
高繁母猪提高断奶均重应用研究
影响仔猪断奶重的因素主要有仔猪的初生重、产后三联征、母猪奶水、仔猪一体化操作、寄养调栏、教槽补料。余奎老师指出仔猪一体化操作对提高仔猪断奶重有非常重要的帮助,建议在产后24-72小时一次性集中完成仔猪断尾、阉割、补铁等操作,减少抓猪频次和应激,保证猪只健康生长;通过仔猪一体化操作,将仔猪25天断奶重提高0.5kg。
余奎老师提出“2+2补铁技术”提高仔猪断奶重的观点,在仔猪出生后三天肌注15%铁剂(血维素)1.5ml,15天肌肉再次注射15%铁剂2ml,两次补铁比一次补铁的仔猪断奶均重多增重550g。
高繁母猪减少保育次品猪应用研究
仔猪断奶时会产生大量的次级苗,针对次级苗的饲养,余奎老师总结出次品苗三步饲养法:
①单头保健,使用10%长效头孢(速倍治)进行注射保健;
②水料过渡;
③肽聚糖保健。
25日龄断奶次品猪,通过次品苗三步饲养法,仔猪头均多增重1.134kg,料肉比降低0.49。
本期小结
高繁母猪变成高效益母猪的方法“三减少一提高”,通过减少弱仔、减少新鲜死胎、减少保育次级苗和提高断奶重,进而实现高繁母猪到高效益母猪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