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乐修电子电器维修从新发现的张充和手稿
张充和(1913-2015),曾用名张旋,安徽合肥人,“张家四姐妹”的小妹,北京大学国文系肄业,曾任南京《中央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以后定居美国。
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袭珍珠港,美国被迫参战,为中国抗战带来了转机。有了抗战胜利的希望,国民政府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心血来潮,从前期忙于前线战事,转向对礼乐的关注。1942年初,蒋中正下令在教育部统筹之下,筹备成立礼乐馆,制定中华民国礼乐,以适应新形势下政治外交的需要。
因为关注民国作家档案的缘故,我过去做过一些有关沈从文的史实考索,因为沈从文,也对“合肥五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及堂姐妹张天臞的亲缘关系做过一点研究。
《合肥四姐妹》一书专门写到张充和在礼乐馆的工作情况,说“蒋介石亲自下令教育部建立这一部门,帮助政府重新订正礼乐”(金安平著,凌云岚、杨早译,三联书店,2007,第304页)。也就是“蒋介石命令教育部集合一批专家,协助他完成礼乐的制定”。
当时,张充和在重庆青木关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任编辑,负责研究整理词曲音韵,月薪200元,后转入新成立的礼乐馆筹备处。“在这个新成立的部门里,充和的职责是从五世纪的《乐志》中挑选出适合公共大典使用的乐章来,请作曲家配曲”(第305页)。金安平书中专门举出一例,如:在迎接外宾时,她决定使用《诗经·小雅》中的《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金安平描述张充和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编选出二十四篇适合的乐章,精心誊写了两份。“有一份呈送到蒋介石处。蒋介石非常喜欢读这份文稿,可惜的是,在他赴印度访问时文稿遗失了,从此下落不明。”(第306页)
“二十四篇适合的乐章”首先是要呈送给蒋中正看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后人无法看到。我在阅读《合肥四姐妹》时,就特别想知道这“二十四篇”的内容。也正是这份阅读期待,让我一直在阅读档案时留心。最近,我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发掘出张充和当年《选集典礼乐应用古诗词》的手稿底本,得见其原貌,弥补了这份遗憾。
先说一下张充和《选集典礼乐应用古诗词》与时政的基本关联。
1942年2月1日,蒋中正致函考试院、内政部、教育部,信中说:“礼乐工作皆应由教育部负责主办,所有冠婚丧祭以及总理纪念周中全部之乐调词谱,先行制定,限三个月内呈报为要。”19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立夫主持礼乐工作与制定乐调词谱问题谈话会,参加者有教育部政务次长兼国立音乐学院首任院长顾毓琇、内政部礼俗司司长闻钧天、中央训练团军乐队主持人洪潘、中华交响乐团及大同乐会主持人郑颖孙、中央图书馆馆长蒋复璁、音乐教育委员会秘书彭百川。
3月22日,蒋中正又致函陈立夫,提出进一步要求:“凡一典礼之开始与终结以及婚丧祭祝举行仪式时所奏之各种乐谱词曲,应即由该部拟定呈报。此种乐曲应以简单为主,以便普遍歌唱,最好在《诗经》或古诗词中选定已成者。希将此项乐谱词曲等,于两月内选拟呈报为要。”
在蒋中正的督促下,教育部部长陈立夫限令礼乐馆三个月内完成编练相关各种典礼乐谱。其中蒋中正要求的“在《诗经》或古诗词中选定已成者”这项任务,就落到了在礼乐馆任职的张充和头上。
写得一手好字,通晓音律,又能写作白话新诗及古体诗词曲的张充和,一显身手,使礼乐馆及教育部得以及时向蒋中正呈报。查对蒋中正1942年的日记,虽未见金安平所说“非常喜欢读”的记录,但其所言蒋“赴印度访问时文稿遗失了”,应是有依据的。金安平与丈夫史景迁、张充和与丈夫傅汉思都曾在耶鲁大学任教,金安平多次采访过张充和,她之所以能写出《合肥四姐妹》,主要是得益于结识张充和的缘故。
5月19日,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向蒋中正呈报《编制典礼乐谱内容说明书》《选集典礼乐应用古诗词》各一份,并有信函解释。
从档案馆保存下来的手稿底本看,张充和选取、改写了21首古诗,用了礼乐馆馆长汪东等人现成的三首,合为一套24首。21首选呈件的署名是“段天炯、张充和”,实际工作是张充和做的。段天炯(熙仲,1897-1987),安徽芜湖人,1927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国文系,为王伯沆、吴梅弟子,此时为教育部部长陈立夫的秘书。1949年以后,段天炯执教于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选集典礼乐应用古诗词》底本
21首歌词选的对应名目为:
1.中华民国成立纪念日
王粲 矛俞新福歌
2.国庆纪念日
晋乐 正旦大会行礼歌
3.国父诞辰纪念日
晋四厢乐 正旦大会行礼歌
4.孔子诞辰纪念日
元乐 文明之曲
5.革命先烈纪念日
礼魂 集楚辞国殇
6.纪念周开始
改英流行
7.接元首
书经 元首之歌
8.接总裁
汉 安世乐歌
9.接使节
诗经 鹿鸣
10.升旗
魏文帝 月重轮行
11.降旗
晋 傅玄 无题诗
12.阅兵
弩俞新福歌
13.甲、凯旋
弩俞新福歌
13.乙、凯旋
征辽东
13.丙、凯旋
节霍去病 琴歌
14.甲、寿庆 礼成(婚)
秦嘉 述婚诗
14.乙、寿庆 礼成(婚)
诗经 桃夭
15.欢迎会
月圆 缓歌
16.欢宴
淳化乡饮酒歌
17.甲、欢送
集汉人 苏武 李陵诗句
17.乙、欢送
晋 杜育 赠挚仲治诗 饯别时用
17.丙、欢送
唐 王维 阳关曲
17.丁、欢送
阳关三叠
18.丧葬
古辞薤露歌
19.甲、哀悼一
短歌行 父丧家祭用
19.乙、哀悼二
节王粲 思亲诗 母丧家祭用
20.祭奠
豫和之曲 家祭用
21.冠礼
仪礼
另有新作三首是:
中华民国开国纪念歌
拟国庆日歌 汪东
拟开国纪念日歌 汪东
上面21首歌词(同题多项备选),都是张充和精心选取,有的改写,适应现实;有的选取其中一段,合境适情。下面举几首示例:
1.中华民国成立纪念日
王粲 矛俞新福歌
建国家,匡九州,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脩,宴我宾师,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原诗文:
汉初建国家,匡九州。蛮荆震服,五刃三革休。
安不忘备武乐脩,宴我宾师,敬用御天,永乐无忧。
子孙受百福,常与松乔游。烝庶德,莫不咸欢柔。
去掉“蛮荆”这样对南方民族歧视的词语,强调九州共和。
13.乙、凯旋
征辽东
复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鲸鯢既戮,群逆破胆,咸震怖。
朔北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原诗文:
征辽东,敌失据,威灵迈日域。公孙既授首,群逆破胆,咸震怖。
朔北响应,海表景附。武功赫赫,德云布。
改动后,意在强调收复被日军占领的东北。
13.丙、凯旋
四裔既护诸夏康,国家安宁乐未央。
载戢干戈弓矢藏,麒麟来臻凤凰翔。
与天相保永无疆。
原诗文:
霍去病 琴歌
四夷既护,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未央兮。载戢干戈,弓矢藏兮。
麒麟来臻,凤凰翔兮。与天相保,永无疆兮。亲亲百年,各延长兮。
改动后,去掉文言助词,简洁明快,适合演唱。
17.丁、欢送
阳关三叠
渭城朝雨浥轻尘,更洒遍客舍青青。
弄柔凝千缕,更洒遍客舍青青。
弄柔凝翠色,更洒遍客舍青青。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富贵功名有定分。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旧游如梦,只恐怕西出阳关,眼前无故人。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只恐怕眼前无故人。
原诗文:
王维 阳关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阳关曲》被改为《阳关三叠》,后又被改写出多种新的词曲版本,数以十计。张充和的《阳关三叠》更与现代白话新诗相关联,具有古典与现代交融的文学品格。
张充和同时还制定了《编制典礼乐谱内容说明》及配乐要求。
一名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又接受现代大学教育的文学青年,进入社会,成为教育部行政机关的职业女性,抗日救亡的特殊时刻,负有社会责任担当,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礼乐重建,及时贡献了自己的学识。
沈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