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猫上瘾最多几只好撸猫为何让人着迷听听拥
据资料统计,2014年,Youtube(视频网站)上的有关喵星人视频超过200万个,浏览量接近260亿次。
在无数人不得不通过云养猫满足猫瘾的时代里,猫奴们的满足感绝非看视频这么简单。来自美国纽约的香氛品牌Demeter,用15年研发出了“小奶猫”味道的香水,而更多的商家,则通过制作外形及手感逼真,且还带有呼吸与呼噜声的猫咪玩偶,来满足许多人想养而不能的心愿。由此产生的产业链,预计到2020年,仅我国就可突破2000亿元。
遇见萌物,激活人们的奉献感
有科学家做过尝试,将大眼短鼻小口的萌猫照片做出稍许改变:将眼睛变小,间距拉大,鼻中隔拉长,嘴变大,萌猫的萌感瞬间消失无踪,与此同时,先前看照片时产生的温情、母性、好奇、怜爱等感受也迅速冷却。
这种可爱的形象之所以受到追捧,原因在于猫咪五官的比例,以及乞食时的叫声,都酷似婴儿。人们认为大而低的眼睛、鼓起的面颊、短而粗的四肢和笨拙的动作十分可爱——这使成年人看到的时候,自然地放下戒备、提供关爱。通过系列的行为科学和神经影像科学研究也显示,当人们看到萌萌哒图像的时候会快速激活大脑中更广泛的区域,而这些区域与玩耍、同情以及其他高级道德过程相关。
萌物激活了人们的爱与奉献感,也更让自己感到美好与喜欢,自信和自爱度迅速提升。
天然的社交桥梁
日本研究“可爱文化”的入户野宏提到,可爱意味着可亲近而无害,让人想要了解和接近其本质。因此,萌萌的事物、话题或装饰品,会让含蓄内敛的亚洲人产生想要帮助及保护的愿望,这使人的内心呈现出更为开放和接纳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本身又极大地增加了社交互动的概率。
猫咪情绪内敛,是更好的投射对象
猫咪基本以自己的需求为中心,不仅不会对人有求必应,反而还常对主人的呼唤置之不理,这样的“高冷范”恰是当下人们的心理投射。
在平时生活工作中,他们本就缺乏表达真实情感的特定渠道,面对屏幕另一端的猫咪,正好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投射在其身上,对其行为和情绪产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其次,猫咪的独立和内敛,需要人们试图以各种尝试唤起猫咪反应,获得猫咪回馈的难度高,自然满足感更强。
人总是爱上更多令自己投入的东西。正如,一个喜欢而苦追不得的姑娘给你的一个媚眼,比一个直追自己不放,主动奉上热吻的姑娘,有时显得更有吸引力。
文并图/李煜玮(精神分析传播导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用户可关注 中国家庭报官微(zhongguojiatingbao1)。
号外!由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口文化发展中心与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健康医疗大数据家庭健康专委会主办,中国家庭报社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家庭健康大会”,将于12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主管部门权威发布,行业专家深度剖析,业界大咖云集,带你解读“大数据,大智能,大健康”背景下的健康中国路线图,欲知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